近日,中共中央政治ju委員、國務院副總理劉國中到北京調研。調研期間,劉國中來到北京市平谷區,深入數智農場、農業科創中心、種業企業、農業產業園、為農服務中心等,實地了解農業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、新品種培育、設施農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情況。
劉國中強調,要聚焦農業機械化短板,加強先進適用農機具研發推廣,積極探索設施農業、植物工廠、合成生物等現代生產模式,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。要大力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,加強各類技術集成應用和高標準農田建設,促進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高產。要積極推動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,以數字化賦能現代農業發展。
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gu票簡稱:托普云農,gu票代碼:301556)作為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商,在總理調研強調的設施農業、植物工廠、單產提升、AI+農業等場景中,已經深耕多年,并不斷取得新的技術突破和成就,引發廣泛關注。
科企協同創新智能植物工廠新發展
2024年10月,托普云農與湘湖實驗室、浙江省農科院、浙江農林大學等十家單位共同創建“植物智工廠創新聯合體",推動智能化植物工廠技術產業化發展。
集裝箱式植物智工廠
依托托普云農自主研發的人工氣候室、智能光照培養箱、智能人工氣候箱等智能裝備,以及AI大數據模型+數字孿生技術,智能植物工廠已在全環境智能調控體系、專用新品種選育等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。例如通過高精度智能傳感器,建成覆蓋光照、溫濕度、二氧化碳濃度等關鍵參數的實時監測網絡;運用數值算法建立微環境動態模擬模型,大幅提升環境參數調控精度,實現生長環境全天候模擬,保證了作物的質量和產量。
目前,智能植物工廠系統已在杭州蕭山成功落地,首pi將為5家農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持,后期將在長三角地區布局更多示范園區,加速集裝箱式智能植物工廠的產業化應用,為“菜籃子"穩定供給提供堅實科技支撐。
“AI+農業"助力農業發展新質生產力
作為“AI+農業"先行zhe,托普云農以AI能力深度賦能全系列產品及解決方案,推動“AI+農業"從單點智能向全場景應用落地。目前已形成9大類53項算法模型與智能化應用能力,助力農業發展打造新質生產力。
科研領域,托普云農在植物表型采集方面,圍繞“AI+表型",在多模態智能識別、多尺度性狀提取、多組學關聯分析等關鍵領域取得重大突破。AI能夠準確識別植物的根、莖稈、葉片、花、果實等不同部位,實現“表型采集-智能解析-數據挖掘"的完整閉環。
托普云農植物表型智能解析平臺
人工環境方面,自主研發的環控型植物生長表型分析系統、可調光譜植物培養箱、種質資源庫、人工氣候室、植物工廠等人工環境在多場景應用,廣泛適用于種質資源保護、植物生長研究、植物病理性研究、昆蟲飼養等眾多科研場景,形成一套完整的設施農業產品體系,構建全流程智能化、高效化的農業生產模式。
人工培養箱細解
農業生產場景中,打造農業AI智能體——“問稷",通過整合農資農技、農事服務、農業科研、農產品加工業、農業信息服務、農業社會化服務等海量農業數據,如同農業從業者身邊的農業AI顧問,助力解答各類復雜的農業問題。研發AI“新農具",將AI能力與無人機、AR智能眼鏡、機器狗等新一代智能終端設備相互融合,打造了多款AI“新農具",顯著解放人力,提升農業生產、科研田間管理效率。
農業AI智能體——“問稷"回答農業疑問
創新數智大田模式,打造單產提升標gan
托普云農圍繞糧油等主要作物的全生命周期,利用“AI+北斗+低空"打造空天地一體化智能監測系統,構建具有高度智能化、精細化的糧田管理體系,提升糧油主要作物生產全鏈條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,并形成了一套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糧油種植單產提升種植模式,挖掘單產潛力,為糧油種植提質增效。
江山市峰田數字大田
在江山市峰田數智大田,托普云農通過智能感知、AI大模型、低空、物聯網等技術創新與智能裝備集成創新,構建覆蓋“育-耕-種-管-收-烘"全環節的數智化生產管理體系,助力江山市峰田家庭農場實現節水約10%、節肥約5%-10%,病蟲害防治效率提升約30%,種植生產管理效率提升50%以上,產量提升6%-10%。2024年,農場以“早稻最高畝產754.36公斤,早稻百畝方最高畝749.83公斤,雙季稻最高畝產1585.54公斤,雙季稻百畝方最高畝產1577.09公斤"的高產成績連創4項“浙江農業之zui"。該模式并成功推廣至長三角18個農業園區,累計面積已超50萬畝,帶動合作區域畝均收益提升20%以上,成為托普云農打造的單產提升解決方案中的標gan案例。
未來,托普云農將繼續深研智慧農業,建設農業AI技術研發與服務平臺,構建覆蓋農業全產業鏈的AI能力底座,打造智慧農業行業“新基建",通過技術創新帶動與產業同步升級,以數字化賦能現代農業發展,打造農業現代化發展新引擎,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。